校园春色 苹果为什么推出古典乐版Apple Music?
肖邦像奶油苹果派,李斯特偏辣校园春色,巴赫是高档面包,贝多芬如肘子。
1 月 25 日,三里屯 Apple Store 的 Today at Apple 现场,被问起更心爱哪个作曲家,海外钢琴群众郎朗以食品作答。
不弹钢琴时的郎朗,将东北东说念主的接地气展露无遗,听音乐就像吃饭,不消固执一种格调,什么皆来少许才智养分平衡。
此次的苹果行径,郎朗带着新的身份出席——“Apple Music 古典乐”艺术家大使。
“Apple Music 古典乐”是一个苹果原生 app,最近刚出了“汉化版”,和 Apple Music 互相孤苦但订阅分享,Apple Music 会员不错免费使用。
2023 年 3 月,“Apple Music 古典乐”在泰西、澳洲、东南亚等地发布,从 1 月 24 日起,国内终于也能下载,援手 iPhone、iPad 和 Android 手机。
邀请郎朗站台的苹果,为什么要专为古典乐策画一款 app?
一、让找到一首古典音乐变得更浮浅
解答这个问题,先要从古典音乐和其他音乐的离别提及。
当咱们在 QQ 音乐、网易云音乐等平台搜索流行歌曲,输入一个歌曲名之后,页面信息将以歌曲名、歌手、专辑、时长分解,实足咱们精确播放某个版块。
然则,这些信息不及以精确查找古典音乐。编写古典音乐曲谱的是作曲家,他们的效果称之为“作品”,而并吞部古典音乐作品,很可能被无数音乐家演绎,出身不同版块的“灌音”。
“作品”的大名时常很复杂,比如以范例错误定名的贝多芬《第五交响曲》(Symphony No. 5 in C Minor, Op. 67)。
“Symphony”指出作品类型是交响曲,“No. 5”评释这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五部交响曲,“C Minor”暗示调性是 C 小调,“Op. 67”意为这是贝多芬发表的第 67 部作品。
这么的定名和编目方式看似忙绿,其实是为了作曲家的作品不错被系统地分类和识别。
同期,这部作品起头“短短口角”的四个音符被状貌为“运道之门敲响”,是以还有个又名是“运道交响曲”。
算作贝多芬最受接待的作品之一,《第五交响曲》在 1808 年首演以来,就一直是交响乐团通例曲目,亦然古典音乐史上最时常演奏的作品之一。其中一个灌音版块由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,莱奥纳德·伯恩斯坦担任指导。
以上这些信息,皆是一首古典作品以及灌音们的“数据点”。
如果目下就要精确又快速地找这个维也纳爱乐的灌音版块,一般的音乐 app 基本仍是安坐待毙了,因为它们的元数据和搜索算法压根不合适古典音乐。
但苹果专爱不进则退,Apple Music 古典乐即是为惩处这个问题而生,它基于苹果 2021 年收购的古典音乐流媒体“Primephonic”。
这桩收购能成,主淌若因为 Primephonic 为古典音乐填补了流媒体就业的空缺,按照古典音乐的体系,转换了元数据和算法,让用户更便捷地找到并吞作品的不同版块。
目下,咱们念念找某部作品的某个灌音,就浮浅得多了。
当咱们在 Apple Music 古典乐搜索框输入“贝多芬第五交响曲”,不错发现存 600 个灌音版块,然后在这些灌音里络续搜索,输入“维也纳爱乐”,咱们就能找到最终念念要听的灌音。
但第一步不消老是前因后果。搜索“贝多芬 5”,贝多芬和五接洽的作品皆被筛选出来,如第五交响曲、第五钢琴协奏曲、第五小提琴奏鸣曲,范畴仍是大大减弱了。搜索“贝多芬 Op. 67”或者“贝多芬 运道”,戒指更为精确。
也即是说,错误词不消全部写出,生动地应用作曲家、目次编号、指导、一名等单个或者多个错误词,咱们总能找到念念要的古典音乐。
就连郎朗偶而候也为古典音乐的定名头疼。他总也记不住莫扎特 27 首钢琴协奏曲的编号,和圈内东说念主相通专科时,皆是用“贝五”“肖一”“蟾光”之类的简称,其实把这些词语拿去 Apple Music 古典乐搜一搜,最终的戒指也不会很难找到。
目下,Apple Music 古典乐的曲目高出 500 万首,数据点高出 5000 万个,是全球最大的古典音乐流媒体曲库,专为古典音乐的搜索和浏览就业。
上线大陆版之后校园春色,说话也不再是难题,援手简体汉文搜索。
土产货化还体目下,不错找到聂耳、冼星海等音乐家的代表作.
如果你不念念精确搜索,仅仅念念听某类古典音乐,Apple Music 古典乐也提供这么的选项——在“浏览”页面等闲地聘用作曲家、时期、指导、乐器等不同分类。比如,你对某个作曲家或指导感意思,不错把他们的作品从新听到尾。
郎朗最珍摄的指导家是他的恩师巴伦博伊姆,同期也很心爱卡拉扬,后者在 1989 年赔本,郎朗当时照旧个孩子,但他的上演和灌音留了下来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说念主。
其实,之前也不乏面向古典音乐的流媒体,但总有短板:小众、价钱贵、无法比拟不同灌音,短少对“小白”的素养……
Apple Music 古典乐仿佛一个六边形战士,同期罢了了以下几个条目:没告白、价钱低(Apple Music 个东说念主订阅费为 11 元/月)、音质好、资源多、便捷搜索、掩饰全球用户。
二、献给通盘东说念主的古典评释书
古典乐迷搜索可能是便捷了,但透彻不懂古典音乐的用户,不知说念我方要听什么,更不知说念怎么搜索,又要如何使用 Apple Music 古典乐?
谜底是:不消懂乐理,点击播放键,胜仗听就好了。
Apple Music 古典乐辞寰宇各地领有一支古典乐剪辑团队,app 的好多践诺皆由他们编排。
在线播放首页的“目下就听”,有多样格调的曲目单,既精选某位作曲家的代表作,也先容他们不为东说念主知的作品,前者是好多流媒体皆有的范例操作,后者就有些冲破通例的意味。
我最心爱的一个“曲目单”是“心情氛围”,保举晚餐、冥念念、通勤、沉闷等场景下时不错听的古典音乐,主义迥殊明确,咱们不消懂什么文体、调式、格调能抒发咱们的心情,这个“曲目单”像是沿途万事俱备的预制菜,只差点击播放。
相同的问题我也抛给了郎朗,而他的谜底是,如果要将古典音乐算作通勤、打工、摸鱼时的“配景板”,心爱沉稳的不错听听肖邦的夜曲和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,赏玩振奋的不妨聘用安魂曲、勃拉姆斯交响乐、维也纳新年音乐会。
如斯看来,对于不太了解古典音乐的我来说,“曲目单”们就像一台台具备群众气质的“数字点唱机”。
不外,某部作品的灌音版块可能有几百个,剪辑们也把聘用难题症的情况商酌到了。C 位后堂堂的“剪辑精选”,即是他们合计最佳的一个。
不仅如斯,底部的“接洽保举”让你听完现时作品后,还能延续近似的凝听感受。鲁迅说枣树的傍边是另外一棵枣树,而一首钢琴协奏曲傍边,可能会有另一首钢琴协奏曲。
这下终于运转享受古典音乐了,险些每张专辑、每部作品、每个作曲家皆有翰墨先容,收听音乐的同期,不错趁便望望音乐家的生良善肖像、作品的创作配景和赏识手段。
除了苹果的剪辑团队,一些孝敬作品和灌音的音乐家也受邀参与其中,推出“音乐家亲选曲目单”,其中不一定全是他们我方的作品,但足以体现他们对于音乐的立场。
郎朗的曲目单叫作“给孩子听的古典乐”,他珍摄古典音乐的训导和膨胀,之前也为 Apple Music 录过专辑《钢琴书》,将《蟾光》《致爱丽丝》等基础而经典的曲子献给小一又友。
这大约即是 Apple Music 古典乐的风趣:让更多念念听古典音乐的“小白”,有一个门槛很低的首先——先运转听,然后你会缓缓昭着这部作品为什么紧迫,怎么把它听懂,之后还不错听些什么。
其实,苹果历来有东说念主类剪辑的传统。Apple Music 的歌单亦然以东说念主类剪辑为主、机器算法为辅,还有 App Store 的剪辑精选、Apple News 对新闻源的聘用。
这些主不雅的“不个性化保举”,在 AI 改造寰宇之时,让东说念主类而非算法设置咱们与音乐的接洽,自己即是一个迥殊“古典”的行径,像是一座为每部作品设置使用评释书的音乐藏书楼。
Apple Music 古典乐播放界面还有一个迥殊多情面味的诞生,红字信息不错点按,跳转到具体的界面,让你更了解某个作曲家、某个乐团、某个指导。
咱们听流行乐时时常印象更深的是歌手,而非词曲作家,但这个界面一视同仁地对待参与演奏的每个东说念主,让他们同等地获取听众的属目。
无论是用错误词自行搜索,照旧遵从剪辑的倡导,紧迫的是听古典音乐这件事,不错更便捷地坚执下去了。正如苹果所说,Apple Music 古典乐是为通盘东说念主策画的。
自称“东说念主来疯”类型的音乐家,郎朗照旧最但愿群众到现场看上演,在古典乐还不是大大宗东说念主的以前时,流媒体主要的作用是膨胀和训导,但线下体验依然无可代替。
现场的嗅觉是不一样的,你透彻活在音乐里。线上是很好的,但不是 Live,不是确切的将心比心。
亲耳听到郎朗在 Apple Store 演奏的中国古典名曲《茉莉花》,就能懂得现场的力量。国东说念主熟识的曲子由钢琴群众演奏时,浮浅而优好意思的旋律被最地面开释,在每个东说念主的胸腔同频共振,音符生生不休地绵延与流淌。是以我念念传达郎朗的这句原话:
千万不要有了 app 就不来现场,咱们会在卫生间流泪的。
三、The music lives on
咱们对古典音乐怀着深厚的爱与尊重。
2021 年晓谕收购 Primephonic 时,认真 Apple Music 与 Beats 业务的 Apple 副总裁 Oliver Schusser 说说念。
苹果老是强调我方对音乐的宠爱,也一直在改造咱们和音乐的关系。
早在苹果照旧一家电脑公司时,Macintosh 就提供 Logic、GarageBand 等音乐创作软件。
此后,苹果在 2001 年发布 iPod,2003 年推出 iTunes 音乐商店,iPod 和 iTunes 软硬件连合。一个能装 1000 首歌曲、听 10 小时的“小砖块”,在随身听眼前弯说念超车,引颈了数字音乐的下载期间。
从牛仔裤口袋里掏出 iPod 的乔布斯劝服了全寰宇,iPod 的存在并不仅仅为了播放歌曲,更紧迫的是改造了东说念主们发现、凝听和分享音乐的方式。
2007 年 iPhone 面世,一切又变了方法,音乐播放器的功能放入了多指触控的智妙手机,iTunes 启发了下载和购买 app 的 App Store。
当在线播放的期间到来,苹果再次自我立异,收购音乐流媒体就业,一次是 2014 年,收购 Beats Music,即 Apple Music 的前身;一次是 2021 年 ,收购 Primephonic,为 Apple Music 古典乐打基础。
2015 年,Apple Music 和 iPhone 接替 iTunes 和 iPod 成为黄金组合,一推出就有 3000 万曲库,用在线播放和按月订阅续写了流媒体期间的音乐消耗。
对于听音乐这件事,苹果既全面又克制。
其他音乐 app 是好意思轮好意思奂的阻扰,Apple Music 永久只围绕“听音乐”自己:领有全球曲库,掩饰 160 多个国度和地区,与苹果的主要硬件家具兼容,也援手Android 生态。
Apple Music 古典乐袭取了这片寂寥,让东说念主千里心于动辄半小时以上的齐全曲目。
苹果的音乐体验纯正浮浅,也正在变得愈加纵深。
Apple Music 在 2021 年推出无损音频和采纳杜比全景声时刻的空间音频,然后将其沿用到了 Apple Music 古典乐。
目下,Apple Music 古典乐援手最高达 192kHz/24-bit 的高分解度无损音频,数千部灌音不错通过空间音频播放。
苹果敬佩,空间音频即是音响时刻的畴昔。空间音频让声息萦绕在空间四周和上方,并阐明咱们头部的位置动态逶迤,听感立体而千里浸,仿佛跻身演奏现场。
当我在冬日黎明的地铁听到过程空间音频重制的、卡拉扬指导的贝多芬 D 小调第九交响曲,心中只须涟漪。尤其到欢畅颂的部分,东说念主声如同众神的言说,让灰败的心情渐渐振奋起来,全东说念主类皆是伯仲姐妹,此刻的我不错留情一切,包括广州拥堵得寸步难移的三号线。
2022 年晓谕 iPod 停产时,苹果发布的公告标题是:The music lives on(音乐永存)。咱们不再需要 iPod 了,但咱们依然需要音乐,让时刻更多地赋能音乐。
每一次时刻的跳动,让音乐更容易被纪录和传播。古希腊的衣钵相传、中叶纪的纽姆曲谱和五线谱,15 世纪末的印刷术,再到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,灌音时刻发明,音乐不错被录制下来,并通过唱片、磁带、CD 等多样绪论保存和播放。东说念主们的听歌方式也资历了现场、唱片、磁带、随身听、CD、MP3、流媒体等绪论,从实体、下载到订阅。
披头士的终曲《Now and Then》完成于 2023 年,借助 AI 的力量才智时隔 45 年让约翰·列侬的遗作面世;生于 19 世纪 70 年代的拉赫玛尼诺夫,赶上灌音时刻的发明,是为数未几领有我方灌音的作曲家,如今他的旧灌音正在被设置,仿佛用全新的钢琴演奏。
音乐是流动的建筑,亦然投诚时候的艺术。它依赖于绪论,又超逸于历史,并吞部伟大作品,总会被千秋万代地演奏。此刻在你我耳畔响起的音乐,可能创作于 500 年前,但全新的灌音昨天刚刚面世。
大提琴家马友友曾说,古典音乐以及通盘文化,从压根上讲皆是对于接洽、对于跨越时空设置意会的纽带。当咱们更容易找到某个古典音乐作品,或者因为某张专辑爱上古典音乐,即是以时刻牵起的人缘,续写东说念主类文雅的华章。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爱范儿 (ID:ifanr)校园春色,作家:张成晨